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《求是》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《堅持人民至上》。文章強調,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、血脈在人民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、性質宗旨、初心使命,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必須堅持人民至上、緊緊依靠人民、不斷造福人民、牢牢植根人民,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。
緊緊依靠人民、不斷造福人民、牢牢植根人民,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的成功密碼,也是我們一往無前的力量源泉。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,一切為了人民、一切依靠人民,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,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偉大事業。必須樹牢為民理念,厚植為民情懷,肩負為民責任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人民至上”價值理念,凝聚起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。
永葆為民初心,樹牢為民理念。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。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、建設、改革,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,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,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,這一點都始終不渝、毫不動搖。“人民”是歷史性成就的邏輯起點,也是歷史性變革的價值起點。無論從“一個都不能少”的全面小康,還是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”的共同富裕;無論從“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應”的全面深化改革,還是“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,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”的抗擊疫情斗爭……正是因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,心中裝著人民、凡事想著人民,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,凝聚人民的力量,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才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。必須永葆為民初心,牢記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、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,將為民理念體現在具體的決策、政策之中,體現在改革創新發展的實踐之中,順應人民期盼,不斷造福人民,奮力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。
砥礪為民恒心,厚植為民情懷。初心易得,始終難守。“以百姓心為心,與人民同呼吸、共命運、心連心,是黨的初心,也是黨的恒心”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。從石庫門到天安門,從興業路到復興路,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堅如磐石,從未改變。緊緊依靠人民、不斷造福人民、牢牢植根人民,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根本遵循。必須讀懂“以百姓心為心”的為民情懷,保持“滴水穿石”為民恒心,始終不渝、一以貫之,始終高舉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理念,深深厚植為民情懷,不斷堅定為民決心,堅守使命、擔當使命,砥礪為民恒心,時刻把人民安居樂業、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,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,始終把“想著人民”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的具體工作中,始終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“試金石”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,踐行“兩個維護”,強化目標導向、實踐導向、效果導向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傳遞的溫暖,始終做到初心如磐、使命在肩,用心用情答好為民終身課題。
堅定為民決心,肩負為民責任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,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。“哪里最苦最累,他就出現在哪里”的張思德,“心中裝著全體人民、唯獨沒有他自己”的焦裕祿,“綠了荒山白了頭”的楊善洲,“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、奉獻自我”的黃文秀……無數共產黨員沖鋒在前、不畏艱險,在重大任務、重大挑戰面前,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、擔當使命,書寫下暖心的民生答卷。必須準確把握“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,是真正的英雄”的深刻意蘊,站穩人民立場,肩負為民責任,增強擔當意識,甘當人民的“孺子牛”、勤務員,以“滾石上山”的決心,在增進人民福祉、打造幸福民生上下足功夫,在人民群眾“最盼”上贏民心、“最急”上見真情,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,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、行在一起、干在一處,解決好與人民群眾生產、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問題,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切實維護好、發展好、實現好,以實際行動交出不負歷史、不負時代、不負人民的優異答卷。(來源:宣講家網)
作者單位: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委宣傳部
【聲明: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立場,僅供參考。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,轉載請注明來源?!?/span>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